2023 Cross Banner

主办机构: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 (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) | 海外协办:美国海洋展览公司 Sea Fare Expositions, Inc.

FAO:全球双壳软体类海产品需求在供应减少中上升

6408

 

来自SeafoodMedia 消息,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可持续海鲜,双壳软体动物在欧洲的需求量激增。

 

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鱼类和水产品贸易信息系统(FAO-Globefish)称,双壳软体动物仍然是环保意识强的食客的首选。

 

尽管北半球正处于生产旺季,但价格普遍上涨。随着冬季的临近,需求预计将下降,这是典型的季节性规律。

 

除了牡蛎之外,大多数软体动物在节日季(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年末假期)的受欢迎程度有所降低。

 

2024年上半年,全球贻贝贸易保持稳定,出口总量达到17.1万吨,与2023年同期相当。

 

智利继续稳居世界最大贻贝出口国的地位。

 

在法国,贻贝生产今年取得了多项积极进展,得益于消费者对可持续海产品日益浓厚的兴趣,贻贝市场持续稳步扩张,这一需求增长与人们转向更健康饮食和提高对营养益处的认识,在这些有利趋势的推动下,法国贻贝产业未来几年有望继续增长。

 

作为欧洲领先的牡蛎生产国,法国在2024年面临着重大挑战。

 

生产成本上升、疾病爆发以及包括水质问题在内的环境压力,都在给该行业带来压力。尽管存在这些障碍,牡蛎仍然是节日和奢侈海鲜市场上的重要角色,确保了其在欧洲美食中的重要地位。

 

扇贝生产高度集中在亚洲,2024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量达到8.3万吨,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8%,这一降幅主要是由全球最大的扇贝供应国日本的出口减少导致。

 

全球蛤蜊年产量约为300万吨,其中意大利产量为5万吨。

 

意大利成为欧洲领先、全球第二的蛤蜊生产国(仅次于中国)。

 

意大利在蛤蜊生产却面临着绿蟹这一外来物种的挑战,绿蟹捕食包括牡蛎、贻贝和蛤仔在内的幼贝类。

 

中国是蛤蜊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,约占全球出口量的一半,韩国和日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。

 

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(FAO)预测,双壳贝类水产养殖业的未来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,供应下降。随着需求超过生产,采用创新和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实践将变得愈发关键。